近500名专家学者齐聚甘肃敦煌参加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
近期,来自我国各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文化博物单位的约500位专家学者汇聚于甘肃敦煌,共同参加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举办的第十二次学术年会,就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新思想、新科技以及新途径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渗透,从原本的单一本体保护拓展至全方位的综合保护体系。这一变革涵盖了从环境监测到灾害预警的整个流程,不仅实现了对文化遗产状况的实时监控,还能提前预警潜在风险。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材料的创新应用,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甘肃省文物局二级巡视员白坚指出,这些科技进步不仅增强了保护的系统性,也提升了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为文化遗产的长久保存和传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近年来,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表现为:从原先的抢险加固,逐步转向预防性保护;从单一的本体保护,发展到本体与周边环境风貌的共同保护;从过去的“探索性修缮”,转变为依据现场试验数据和实验室分析结果,实施“精准化修缮”;以及从被动的“治病”,转变为主动的“预防”。这一转变过程,无疑对科技的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次年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可移动文物分析检测与研究”“石窟与土遗址保护新材料与新技术”“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创新”“不可移动文物勘察与评估”以及“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与文物保护技术装备”等核心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
我国是世界上墓葬壁画遗存最多的国家。敦煌研究院在针对墓葬壁画酥碱、起甲、脱落和微生物等病害的原位治理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我们以不同类型墓葬壁画为对象开展研究,揭示了以微生物病害为代表的各类典型病害劣化作用机理,研发出智能化墓葬壁画辐照灭菌成套技术装备,以及潮湿环境下墓葬壁画保护新型加固材料。”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介绍了河南打虎亭汉墓以及江苏南唐二陵项目的研究情况,“研究中形成的关键技术、装备和材料等,可推广至国内其他墓葬壁画的保护中,为我国墓葬壁画保护整体水平的提升提供借鉴。”
针对表层高度风化的石刻文物,浙江大学张秉坚教授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的渗透性镁基无机黏结材料,并成功应用于杭州西泠印社“印泉”摩崖题刻的抢救性修缮中,对濒危石刻进行稳固处理。“我们还在杭州湖心亭牌坊、临安婆留井等石质文物上进行了应用,结果都表明用无机材料修复无机质文物具有独特的兼容优势。”张秉坚表示,新型保护材料的研发应用,为解决南方潮湿环境中的石质文物修复保护提供了有效的示范。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丽则将电子束辐照引入纺织品文物的保护。电子束辐照作为一种非侵入性保护技术,可以杀灭纺织品文物的霉菌。“纺织品文物具有低密度、材料薄等特性,我们在实验中选择与纺织品文物相近的棉、麻、丝等模拟样品,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机械性能测试和色度测试等,综合分析辐照前后纺织品中蛋白质或纤维素的结构变化,探究纺织品辐照的损伤机理。”李丽说。
木骨泥塑文物主要分布于石窟寺和殿堂中,其内部骨架支撑体的稳定性决定着彩塑整体保存状况。“便携式X射线可以直接在文物现场使用,我们将X射线探伤技术应用于四川新津观音寺彩塑内部结构的稳定性评估中,在实践中形成了适用于不同尺寸彩塑的X射线成像工作流程和最优实验参数阈值,也建立了彩塑历史干预过程中内部修复工艺和材料重新认知的新方法。”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于宗仁介绍。
标准化工作在打破行业壁垒、促进跨行业合作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推动着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与产业升级趋势的深度融合,为文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王旭东指出,在积极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标准,以进一步提升行业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从而确保文物事业的稳健前行。
据悉,本次学术盛会共吸引了230篇论文的踊跃投稿,其中86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进行了精彩的口头报告。此外,大会还特别设置了海报展示环节,邀请了25位学者进行成果展示。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展示了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近年来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行业发展趋势。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 1.北京人艺话剧《燃烧的梵高》近日复排后再次上演
- 2.近500名专家学者齐聚甘肃敦煌参加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
- 3.《只此青绿》尝试舞蹈、戏剧、音乐、电影艺术的互渗互融
- 4.台风“潭美”即将进入我国南海 东部和南部海域有大风 局地可达8℃的降温
- 5.2025年国考共计划招录3.97万人 招录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 6.江西赣州发现的蛋化石被江西省地质调查勘查院确认为恐龙蛋椭圆形蛋科的新属种
- 7.本届广交会参展企业中,“新三样”、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相关企业约3600家
- 8.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
- 9.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在杭州圆满闭幕
- 10.境外游客呈现深度游趋势 由纯粹的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文化主题游转变
- 11.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在徐汇区建成
- 12.“展品变商品”的魔力场 上海时装周对时尚产业链的赋能不亚于“四大”
- 13.上海首条新建市域铁机场联络线预计年内正式开通运行
- 14.浦江科学大师讲坛第九期在复旦大学相辉堂举行
- 15.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将于2024年11月7日至11日举办
- 16.上海的一头獐从浦东北部的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一路漂到了崇明横沙岛以西水域
- 17.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月壤样品首次向全球展出
- 18.“养生课”在线上引流后 把主战场延伸至线下
- 19.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大家如何做一个优秀的语文学习者
- 20.杨浦足球超级联赛八人制足球赛颁奖仪式在江湾体育场圆满举行
- 21.浦东超额建成开放第19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
- 22.湖南省古丈县的消防员刘瑞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 23.泰山盘道上出现了一道独特的爬山身影——身负重物和清运垃圾的机器狗
- 24.奥林匹克公园推出一条7.5公里骑行路线,骑行时长约24分钟
- 25.云南省普洱市原创音乐剧《景迈有嘉木》在云南省大剧院演出
- 26.亮马河文化经济带以“循光·靓影”为主题 共有50余项光影艺术场景
- 27.北京朝阳国际灯光节 为市民游客送上一场追光之旅
- 28.21集电视剧《日光之城》在央视一套、芒果TV收官
- 29.2024北京朝阳国际灯光节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门露天剧场正式开幕
- 30.《言恭达书艺研究》首发座谈会在荣宝斋大厦举行
- 31.钢琴家马克西姆从杭州出发,开启了新一轮的全球巡演—《边界》
- 32.第七轮“冬游西藏”系列活动在拉萨启动 赠送万张进藏机票、万张进藏火车票
- 33.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构建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北京样本”
- 34.北交所设立北京文旅投融资专题板块 累计成交项目474宗
- 35.今年第20号台风“潭美”于24日傍晚移入南海东部海面
- 36.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上涨90元和85元
- 37.经霍尔果斯口岸累计通行的中欧(中亚)班列突破4万列大关
- 38.到2030年 我国“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将达到25825亿元
- 39.今年1至9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74094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7.9%
- 40.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已由北向南掘进至第1000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