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出台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实施意见,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时间:2024-05-16 10:43   作者:admin  来源:香江紫荆网       返回首页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直被认为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短板。为了解决群众生活的急难愁盼问题,我省出台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实施意见,旨在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

  在太原市北张退水渠旁的小店区流涧村污水站,退水渠内水波粼粼,清澈见底。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小店分局局长冯志宏表示,近年来随着太原“南移西进”的城市发展战略不断深入推进,相应的市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18年以来,太原市在太榆退水渠、北张退水渠、潇河退水渠等流域及其支流沿线建设了共3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为彻底解决农村污水排放现状及污水处理站运营维护等问题,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从2022年8月开始,小店区实施农村生活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逐步取消现在的农村污水处理站,将其纳入市政污水管网,由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这个项目不仅能够解决农村污水问题,还能够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同时也有助于太原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在这个污水处理站内,工作人员认真地监测着污水处理情况,并及时对处理效果进行调整和优化。

  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了对7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市政污水管网的任务。这些污水将经过下游的汾东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处理完成后,这些污水将得到排放,从而改善小店南部郊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举措不仅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降低区财政的负担。通过将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城市污水管网并集中处理,可以减少污水处理站的每年运营维护费用,降低处理成本,同时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这些污水将经过下游的汾东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处理完成后,这些污水将得到排放,从而改善小店南部郊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

  长期以来,“污水靠蒸发”是太原广大农村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太原市多措并举,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截至2023年年底,307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8.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但是,目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着运维管理的一些难点问题,为此,今年太原市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作。按照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分区分类,完成17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小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要力争率先完成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2024年力争达50%以上。

  巷道干净,村容整洁,看不到污水痕迹,初夏时节,在河津市小梁乡刘村,一座污水站正对村民生活污水和雨水进行分流处理,维持村容村貌整洁。

  刘村地处汾河北岸坡地,距离汾河直线距离约1公里,汾河流经长度约0.8公里。作为河津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之一,该村实施下水管网改造,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站,彻底解决了以往污水横流的状况。

  近年来,河津市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中之重,坚持先试点后推广,先局部后全局的治理思路,采用PPP模式,投资近4.39亿元分两期实施,先行先试,全面铺开农村生活污水综合利用工程。经过多年努力,蹚出了一条农村生活污水综合利用新路,也为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技术是关键问题,河津市结合地形地貌、村庄布局、污水总量、线路走向、建设时序等因素,探索实践出了微生态滤床污水处理工艺、“厌氧好氧+膜”处理工艺、“接触氧化法”处理工艺、“SBR”处理工艺、“AO+膜”处理工艺、“厌氧好氧+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后的中水实现了农田灌溉、苗木绿化、道路清洁等各种需求。按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300万立方米计算,可减排COD800吨、氨氮250吨,节约地下水开采200万立方米,有效节约和保护了水资源。

  河津市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运营维护专业化、水质监控常态化、污泥消纳无害化的“三化”模式。建立了政府为统筹主体、实施机构为监督主体、乡村为施工主体、村民为受益主体、运维单位为服务主体的“五体联动”运维管理格局。通过生态环境部门定期抽样巡检、第三方独立机构年度考核评价、运维单位日常检测自评、服务质量乡村评价的考核体系,使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化常态化,切实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长期稳定达标运行。

  日前,我省出台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实施意见,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我省要求,按照“2024年到2026年,每年建设30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2500个左右提档升级村;到2027年全省建成100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1万个左右的村实现提档升级”总体要求,一体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治理后的村庄实现“三基本”: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公共空间基本没有生活污水乱倒乱排现象;基本闻不到臭味,公共空间或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黑臭水体、臭水沟、臭水坑等;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为多数村民群众认可。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省将因地制宜选择污水治理模式和技术,在常住人口较少、居住分散的村庄,与农村庭院经济和农业绿色发展相结合,优先推行污水资源化利用;对于距离城镇较近且具备条件的村庄,则采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厂的治理模式;而在人口集中或相对集中的村庄,将因地制宜建设相对集中式或集中式处理设施。

  农村改厕和污水治理是两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它们的衔接处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管理。为了提高农村改厕和污水治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需要将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推进方式。为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同时,也要重视农村厕所的改造和革命,将它们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推进。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厕所污水直排或者化粪池溢流等问题,同时提高农村生活的质量和环境卫生程度。2. 鼓励推广有利于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针对农村厕所污水中富含的有机物质,需要采用一些高效、环保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它们转化为有机肥料或者生物质能源等有用资源,从而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这样可以提高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3. 加强粪污收集利用体系建设及运维。为了能够有效地利用和管理农村粪污,需要建立完善的粪污收集利用体系,包括收集设施和处理设施等,并加强运维管理。这样可以确保粪污及时得到收集和处理,避免污染环境。4. 严禁厕所粪污直排或化粪池溢流。对于那些没有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包括厕所污水,需要严禁其直排或者溢流。否则,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人们的健康。

  另外,我们的省份将在加强设施建设和运维质量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非正常运行设施的分类整改工作,并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机制。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 冀ICP备2024068662号

紫荆在线 
©1996- 紫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