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紫荆在线 正文

“先驱者颜福庆”主题特展于南非约翰内斯堡的阿德勒医学博物馆盛大开幕。此次展览精心呈现了我国杰出的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与社会医学领域的活动家颜福庆先生在医学道路上的辉煌历程,展出了包括手稿、照片、刊物、证书、视频等在内的40余件(组)珍贵展品。这些展品生动地展现了颜福庆先生在中国医学现代化发展历程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深邃思想以及宝贵的精神遗产。

颜福庆(1882—1970),作为我国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不仅是首位在耶鲁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亚洲学子,更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领域的先驱。他不仅是我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创办的高等医学教育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奠基人,还亲手创建了第一所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国立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并担任了首任院长。此外,颜福庆先生还积极参与了中华医学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等一系列医学教育和医疗机构的创建工作,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医学理念上,颜福庆先生提出并大力倡导“预防为主”和“公医制”等重要思想,这些理念对于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在疾病预防、医疗体系改革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的领域,更在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整体进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生意义何在乎?为人群服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在展览开幕式上表示,颜福庆倡导的“为人群服务”的理念和卓有成效的实践,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世界医学从业者共同的价值追求。“依循颜福庆先生的医学足迹,颜福庆海外巡展将南非作为首站,后续还将陆续走进英国、美国,一步一个脚印,迎接2027年复旦上医百年校庆的到来,也为复旦上医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搭建起高质量的国际化医学人文交流平台。”

颜福庆留学欧美、回国创业、西医东渐、立公为民、开辟一番医学事业的经历,也让南非医学会会长莫祖·诺迪克达博士感触颇深。开幕式上,他欣然分享自己在古巴研修医学专业、在中国进修公共卫生、如今回到祖国南非开展医学事业的经历。在他看来,“颜福庆以自己的生命历程验证了一句古老而智慧的哲理——生活的目的在于去过一种有目的的生活,并塑造完成这一目的的能力。我相信那些在颜福庆培养和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人,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医学科学知识,而是对于生命意义和目的的深层次认知。”

颜福庆与南非有着深厚的渊源。120年前,成千上万的契约华工前往南非,时年22岁的青年志愿医生颜福庆也和他们同船。为期一年的南非行医经历,让初出茅庐的颜福庆深受震撼,对他一生的价值观、职业方向和奋斗目标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如今,跨越120年的时间长河,颜福庆再次“回到南非”,展览中图文并茂的展品与故事呈现,将历史的余温带回现场,引起南非当地观众的强烈共鸣和反响。阿德勒医学博物馆主席理查德·库克向记者表示,“在南非,大家对金矿矿工史都很熟悉,也知道100多年前曾经有一大批中国人来到南非,但很少有人知道同时期还来了这样一位年轻的中国医生,这实在太了不起了。”

中国驻南非约翰内斯堡代总领事周育江表示,此次展览的开办,生动谱写了中非医疗健康领域的交流合作,医疗健康是人文交流的重要部分,为两国友好合作提供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民意基础。“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机构参与进来,多挖掘中非友好合作的故事,多向两国民众介绍中非友好的过往,为进入黄金时代的中南友好关系作出贡献。”

本次特展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以及上海报业集团的共同指导下,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与解放日报社联合主办。在盛大的开幕式上,我们荣幸地迎来了众多嘉宾,他们分别来自南非的多家顶尖学术机构,包括金山大学、约翰内斯堡大学、约堡总医院,以及当地多家知名媒体。这些嘉宾的出席,无疑为本次特展增添了丰富的学术氛围和媒体关注度。

与“先驱者颜福庆”特展同步进行的,还包括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携手约翰内斯堡大学,以“2024环境与健康国际会议”为主题,共同探讨环境与职业健康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次会议旨在交流健康科学领域的先进经验,尤其是针对职业与健康、环境与健康在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层面的培养实践,以及健康科学领域的实际应用。在会上,专家们将分享关于重金属污染对儿童健康影响的研究成果,以及出生队列研究的最新进展。此外,会议还将探讨双方在环境与健康领域进一步深入合作的可能性,以期为全球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展览隆重开幕的当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南非核医学研究基础设施机构正式签署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一合作标志着双方在医学领域的紧密合作关系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24年,南非核医学研究基础设施机构成功引进了我国知名医疗设备制造商联影医疗生产的先进分子影像设备——uMI550.展望未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将与南非的伙伴机构在多个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学术交流、医疗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等,共同推动医学科技的发展与创新。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