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紫荆在线 正文

自本年度起,金融领域五大核心议题成为银行业关注的焦点,不断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在最近的三季报中,众多银行公布了增加对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等关键领域的信贷投入。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六大银行在当年新增的贷款总额已经突破了8万亿元的大关。在这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以及中国银行这四大行的贷款增长量均超过了1万亿元。具体来看,工商银行在报告期末的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未含应计利息)达到了28.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01万亿元;建设银行发放的贷款和垫款总额为25.7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89万亿元;农业银行发放的贷款和垫款总额为24.69万亿元,同比增长2.07万亿元;中国银行客户贷款总额为21.44万亿元,同比增长1.47万亿元。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以及各大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信贷投放增速较快的原因,农业银行信用管理部总经理王霄汉在2024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该行信贷投放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一是三农和县域业务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二是围绕着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三是个人贷款领域持续走在同业前列。

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新增贷款规模在千亿水平。报告期末,邮储银行客户贷款总额8.7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304.8亿元;交通银行客户贷款余额8.4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850.72亿元。

在最新发布的邮储银行三季报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该行客户贷款总额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这一喜人的成绩,主要得益于邮储银行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积极作为,加大了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特别是在个人小额贷款方面,实现了较快的增长,有效满足了广大客户的金融需求。同时,邮储银行还积极拓展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的信贷投放,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战略发展。在积极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同时,公司贷款规模也实现了较快增长,为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薛洪言强调,在今年的前九个月里,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中,向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总量实现了显著增长,达到了15.39万亿元。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它们在应对经济周期下行阶段时,充分发挥了逆周期调节的积极作用,不仅加大了贷款投放力度,而且对于稳定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更广阔的跨周期视角来看,这些举措也为未来新经济周期的到来,以及业务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