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微短剧开始比拼单位时间里的“爽点”密度,“发疯”便成了唯一解

时间:2024-11-01 08:20   作者:admin  来源:紫荆在线       返回首页

  近两年来,我国微短剧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不断涌现出各种新颖的题材和形式。近期,一种名为“老年霸总剧”的新兴剧种迅速崛起,以《闪婚老伴是豪门》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不仅吸引了数亿次的播放量,更因其剧情内容极尽狗血与夸张,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和热议,成为了互联网上热议和吐槽的焦点。

  因此,“国产短剧火爆异常”的相关词条迅速攀升至热搜榜单。

  1938年,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B.F.斯金纳设计并发明了一项极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实验装置——斯金纳箱。这个装置在心理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箱体的一侧设置了一个小白鼠可以按压的杠杆,杠杆旁边是一个小盒子,盒子紧邻箱壁上的一个小孔。小孔的外侧连接着食物释放器,食物释放器中装有颗粒状的食物。当小白鼠进入箱内并按下杠杆时,一粒食物便会从小孔口落入小盒中,供小白鼠食用。这个实验装置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关系。

  实验中,一只饥饿的小白鼠被放入箱内,在箱内探索时偶然按压了杠杆,便获得了食物。小白鼠起初可能并没有注意到食物落下,但是若干次重复后,就逐渐形成了压杆取食的条件反射,开始主动按压杠杆,以期获取更多食物。

  从某种意义上讲,微短剧就是这样一个斯金纳箱,验证的正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几十上百集荒诞不经的故事和浮夸的表演,无非是箱子里的那个杠杆,按一次就能触达所谓“爽点”,让观众获取脑内多巴胺的分泌。为了满足箱子里的观众,就必须持续地制造并提供“爽点”。

  当微短剧开始比拼单位时间里的“爽点”密度,“发疯”便成了唯一解。

  在文化产品中追求“爽点”并无任何不妥。被一部分人大加嘲讽的“槽点”,可能是另一部分人甘之如饴的“爽点”。纵使相当一部分“疯了”的微短剧按照主流文化产品的标准来评价,显得格调不高、制作粗劣,但是必须承认其精准切中了部分特定受众的需求。长久以来,市场上缺少专门面向这些人群的文化产品供给。他们的文化需求游离在所谓“主流”之外,也长期被贬损乃至忽视。

  然而,这并不代表国产微短剧的火爆现象可以无原则地被合理化,或是对其进行无端的豁免。实际上,微短剧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更应该致力于探索多样化的内容,除了追求“发疯”式的快感之外,更应致力于为观众提供丰富的“爽点”。如果仅仅是一味地追求刺激,不断推高观众的感官阈值,不仅会使得观众逐渐对内容失去兴趣,与主流文化产生隔阂,更可能触碰到公序良俗的底线。长此以往,这些不良趋势可能会使得微短剧行业陷入一夜之间崩塌的危机。

  这并非无谓的担忧或过度渲染。在互联网时代,诸如网文、直播、短视频等新兴的娱乐方式,都曾经历过混乱无序的时期,但最终都通过适时调整,实现了回归正轨。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 冀ICP备2024068662号

紫荆在线 
©1996- 紫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