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紫荆在线 正文

  最近,山西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4月份,山西省积极推动了高质量发展,稳经济政策的效果持续释放,工业生产加快恢复,投资和消费稳定增长,就业和物价总体稳定,山西省经济呈现稳定恢复和回升的积极态势。

  在1-4月份期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出现了下降趋势,下降了2.3%。而从煤与非煤的角度来看,煤炭工业的下降幅度较大,达到了2.8%,而非煤工业则下降了1.3%。从三大门类来看,采矿业的表现最差,下降了3.2%,而制造业则下降了1.4%。相反,电热气水生产供应业则呈现出了增长的趋势,增长了3.4%。在产品产量方面,全省主要规上工业产品中,原铝、发电量、移动通信手持机、汽车以及非常规天然气等产品的产量均呈现出了增长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升级,工业新动能不断壮大。在山西省的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的表现尤为抢眼。数据显示,该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6.6%,比一季度加快了1.7个百分点。同时,通信设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也呈现出了较快的增长趋势。通信设备制造业方面,增长了27.4%。这一增长速度较一季度明显加快了0.6个百分点。这表明通信设备制造业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高技术制造业方面,增长了17.7%,并且加快了0.6个百分点。这一增长速度显示了高技术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和转型上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了26.9%,为工业新动能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1—4月份,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3%。

  工业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山西省工业投资增长14.3%,增速快于全省投资9.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拉动全省投资增长5.3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山西省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6.8%;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5.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1.4%。

  商品房销售同比下降。山西省商品房销售面积551.9万平方米,下降14.6%;商品房销售额383.8亿元,下降14.6%。

  1—4月份,山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0.9亿元,增长2.6%;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930.3亿元,增长2.3%。分城乡看,限额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57.9亿元,增长2.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2.4亿元,增长6.1%。分消费形态看,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866.8亿元,增长2.2%;餐饮收入63.6亿元,增长3.6%。从商品类值看,全省限额以上文化办公用品零售额增长54.4%,其中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增长1.1倍;通讯器材、新能源汽车、体育娱乐用品和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分别增长31.2%、31.0%、16.6%和11.5%。

  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全省重点监测景区的接待人数2809.7万人次,增长16.2%;门票收入7.4亿元,增长12.1%;经营收入11.0亿元,增长10.6%。

  进出口快速增长。全省进出口总额613.6亿元,增长29.6%。其中,出口384.1亿元,增长32.6%;进口229.5亿元,增长24.8%。

  1—4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8.2亿元,下降16.2%;其中,税收收入下降23.7%,非税收入增长12.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79.1亿元,增长1.2%。

  4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9745.1亿元,比上年同期末增长4.9%,比年初增加1881.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4334.5亿元,增长10.5%,比年初增加2390.5亿元。

  在1月至4月份期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0.4%。从分类角度来看,各个领域的价格变动情况如下:1. 食品和烟酒价格:下降了2.7%。2. 衣着价格:上涨了1.9%。3. 居住价格:上涨了0.6%。4. 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了1.7%。5. 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了1.7%。6. 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了0.3%。7. 医疗保健价格:上涨了1.1%。8. 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了3.6%。可以看出,虽然总体消费价格出现了下降,但不同领域之间的价格波动情况差异较大。

  在1-4月份期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呈现下降趋势,累计下降幅度达到了11.8%。具体来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了21.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了21.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了6.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了3.9%。与此同时,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也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为6.7%。在4月份,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的降幅相比3月份收窄了2.0个百分点,降至10.7%。虽然降幅有所收窄,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的下降趋势仍在继续。

  在1到4月份期间,全省城镇总共创造了15.8万人次的就业机会,这相当于全年目标的三成五。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