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在辽宁沈阳举行

时间:2024-06-12 12:40   作者:admin  来源:香江紫荆网       返回首页

  近日,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在辽宁沈阳举行。此次活动以“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为主题,旨在促进全球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在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名单。其中,山西省文物局申报的“探索利用一般债券,创新低级别文物保护利用路径”等10个项目获评十佳案例,而“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助力东北振兴发展战略”等10个项目则获评入围案例。这些案例的成功探索和实施,体现了文物部门在推进文物保护和传承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同时,这也展示了我国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山西省拥有53875处不可移动文物,约占全国总量的7%,排名全国第四位。在这五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低级别”文物占比高达97%。虽然文物数量相对较少,但不同等级的不可移动文物修缮资金却呈现出明显的倒金字塔分布。目前,山西省文物局联合山西省财政厅已经印发了《关于利用政府一般债券全面加强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通知》(晋文物发〔2022〕19号),旨在用十年时间改善全省低级别文物的保存状况。政策实施一年来,全省共安排政府一般债券资金3.58亿元对299处低级别文物进行了保护修缮,成为山西有史以来在低级别文物保护利用方面投入力度最大、成效最明显的一次新探索。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山西还深入实施“文明守望工程”,批准设立山西省文物保护基金,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利用新格局。该通知要求,对于低级别文物,应注重保护修缮,及时消除文物安全隐患,完善文物保护单位标志和说明牌等设施,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监督。同时,也要注重不可移动文物的活化利用,支持珍贵文物的合理利用,促进文物与旅游、文化产业相结合,推动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山西省文物局将会继续深入实施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政策,加强资金管理和使用,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也将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形成文物保护利用的合力,为全省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 冀ICP备2024068662号

紫荆在线 
©1996- 紫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