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市县乡四级1.4万名农技人员围绕重点地区和主要作物开展进村入户技术服务

时间:2024-06-21 10:44   作者:admin  来源:香江紫荆网       返回首页

  近期山西省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其中最高温度超过35℃的天数普遍超过去年。为了应对部分地区出现的旱情,山西省的省市县乡四级1.4万名农技人员深入农村,针对重点地区和主要作物,提供了技术服务。

  山西省级专家团队迅速制定了《春、夏播玉米抗旱抗高温技术要点》和《春、夏播大豆抗旱增产技术要点》等指导意见,针对那些旱情发展迅速、影响程度较大的地区,专家团队主动下沉到一线,积极帮助农民解决抗旱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6月13日,山西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在运城市指导当地采用机井灌溉,优先保证处于大喇叭口期的春玉米和已经播种的墒情差的复播玉米用水,依据降雨和浇灌进度及时播种,对已经出苗的玉米及时查苗,发现断垄及时补种,对出苗后3—5片可见叶时,喷施苗后除草剂,加大水量降低施药浓度,提早防除杂草,防止发生药害。

  山西省杂粮产业技术体系高粱育种岗位专家程庆军研究员率团队成员实地走访清徐县西谷乡西谷村、东木庄村等十余个高粱种植点,指导高粱种植户采用深耕松土、镇压、耙耱保墒、中耕除草、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等耕作方法,增强雨水入渗速度和入渗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墒情,在耕地表面覆盖地膜、秸秆等材料,施用成熟的土壤保水化学制剂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6月13日,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王彩萍研究员和杂豆课题组成员在汾阳市峪道河镇下池家庄村和杨家庄镇韩家垣村进行了旱情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他们建议农民在具备灌溉条件的杂豆种植农田中,使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出苗率。对于那些因旱情仍未播种的农田,王彩萍研究员建议更换成生育期更短的杂豆品种,这样可以在有效降雨后及时播种(补种)。她表示,生育期较短的杂豆品种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水分和养分相对较少,更容易适应旱情。15日至16日,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学院院长常明昌教授和食用菌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在吕梁市中阳县木耳基地,就夏季高温注水、降温、通风等管理问题进行了现场技术指导。针对菇农提出的个别菇棚中出现的菇蝇等虫害问题,常明昌教授耐心地进行了解答,并给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帮助菇农解决虫害问题。

  据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张绚介绍,截至目前,山西省的农技人员已经深入到全省的56个县、532个村,全面查明了不同地区的苗情、墒情等情况。通过有效地落实抗旱保苗、化控防倒、病虫防治等关键技术,他们为农民提供了及时指导,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据了解,这些农技人员共指导服务了7700余农户,通过实地查看、了解农民的需求和问题,为他们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在抗灾夺丰收的过程中,这些农技人员千方百计,不辞辛劳,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展现了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 冀ICP备2024068662号

紫荆在线 
©1996- 紫荆在线